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经济教育滞后 大学生就业难的教育根源探析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很多,其中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使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创业精神和就业能力严重缺乏。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对经济教育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理论上陷入困境。为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突破经济教育的认识论困境。要通过大力加强以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经济教育,科学培育和合理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的工具理性,促成学生正确的价值理性的生成,最终实现求知与求职、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追求的和谐发展,这是我国当代大学教育必须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和创业不足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界也在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破解问题之道。但教育界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和客观因素,而很少从大学教育自身内部去深刻反思。其实,大学生的经济教育严重滞后是导致其就业难的深层教育根源。
  
  一、大学生的经济教育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促发了人们经济意识的空前觉醒和不断高涨。这一巨大变化必然要求对全体国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进行必要的经济教育,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经济素质和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知识和能力。然而,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现状和问题令人困惑和担忧。
  
  (一)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现状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对于经济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各级各类学校至今未开设专门的市场经济教育普及课程。wwW.11665.Com而中小学学生仅有的少量经济知识教育,也是在初中的社会课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中学到的。当前经济教育内容从总体看过于宏观,离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过程中又特别侧重知识传授,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学习亦仅限于死记硬背和应付考试。大学阶段主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开设《政治经济学》这门公共必修课,除了经济类专业外,其他专业的经济类课程则以选修课程方式设置,门数很少,而且学生选修也多以完成选修课学分为主要目的。
  反观发达国家,对于学生的经济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美国、韩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都将经济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或独立设置课程,或者在相关课程中列出。如美国的家庭和学校从小就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理财教育。在1960年,美国就设立了专门的经济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经济教育。在高中阶段的经济教育中,设置了独立的经济学课程,具体内容包括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度量方法和社会管理目标等六大方面。再如,韩国的中小学经济教育内容都体现在社会课教科书中,以高中为例,其社会课(i)、(ⅱ)两个部分内容共计15个单元172个方面,内容全面且非常具体。在基础教育之上的大学阶段,各个大学开设的经济类课程门数很多,学生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与发达国家相比不难看出,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非常落后。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不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缺乏对学生进行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和经济能力(包括创业与就业能力、理财能力等)的培养,致使教育应有的经济功能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教育在个体层次要求上甚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背离。反映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把经济教育划入社会课或思想政治课,使经济教育从属于政治教育或德育,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是不合时宜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轻视经济教育导致大学生经济素质严重缺乏
  学生经济教育落后导致大学生在经济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济意识淡薄,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学生的经济素质明显落后于西方,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与国外大学生相比至少落后3年以上,只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高中生的水平。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非理性的消费现象,甚至千奇百怪的消费方式也闯入了学生们的生活,如:“红色消费”(生日大操办、考试宴庆),“灰色消费”(泡网吧聊天、打游戏),“黑色消费”(吸烟、喝酒甚至赌博)等现象。学生在校或毕业参加工作后,仍然成为“啃老族”、“寄生族”或者“月光族”。这些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我国学生经济教育严重不足,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等,直接导致了许多“大龄婴儿”的出现。
  二是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尽管学生从小就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和冲击。但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强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很少理解和参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活动,致使学生根本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致富观念、财富观念、金钱观念、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然而,大学生又是敏感群体,极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经济意识不断觉醒,这本来是好事,但是,由于法制建设滞后等种种原因,特别是缺乏对于国民进行必要的市场经济教育,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日渐膨胀,一些人奉行一切向“钱”看,把赚钱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这种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和冲击。现在很多学生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经济,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以赚钱多少为衡量标准,“唯钱论”思想也在校园内日益流行。
  三是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创业致富的理念和就业能力。不可否认,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们的教育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致富和理财能力培养,以及金钱和消费观念等一系列经济素养的培育。经济教育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创业不足问题的深层次教育根源。大学生经济教育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不足,择业观念落后,造成毕业即失业,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毕业生迷恋城市舒适生活,不愿到农村就业,不能做到勤俭节约和合理消费,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理财意识缺乏;一些学生鄙视吃苦耐劳、勤劳致富,有的甚至梦想一夜暴富。所有这些,无不说明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严重落后的事实。这也正是许多学生无论在校还是在离开学校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生活和社会改革发展需要,有的甚至发生价值观突变、陷入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泥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经济教育滞后的认识论根源分析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于经济教

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误区。误区的存在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源。
  
  (一)传统教育本质观导致轻视经济教育
  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仍然坚持传统的教育认识论。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塑造理想的人、纯粹的人和脱离现实生活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总之就是要培养塑造出不受社会污染的、纯洁高尚的,甚至祛除了私心杂念、七情六欲的“圣人”、“真人”和“完人”。在此认识基础上,一方面,把教育仅仅看做是一种认识活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追求真理”的人,甚至不惜“朝闻道夕死足矣”。进而又把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把知识视为客观、普遍、永恒的真理而加以灌输和传授,故此,教育完全可以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研读书本知识。这种专一、“求真”的知识精英教育,必然导致教育实践中注重文本知识的传播,而不是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思想上把教育仅仅等同于德性教育,曲解“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德育为先”变成了“德育唯一”。同时,受上述教育认识论的影响,秉承着“知识即美德”,又把德性教育仅仅等同于知性德育,变成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德育成了苍白无力、缺乏实效的道德说教。
  
  (二)传统教育价值观对经济教育的排斥
  传统的教育价值追求锁定在价值理性的灌输和塑造上,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人为地割裂开来,试图以价值理性取代或者遮蔽工具理性,甚至把工具理性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工具理性视为“洪水猛兽”而加以防范和压制,而不是在承认并充分发展工具理性的同时倡导和谐价值理性的培育。传统教育在处理道德与经济关系上,强调重义轻利的价值导向,甚至把道德和功利人为分割、对立起来,主张“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倡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培养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的“圣人君子”。这种教育价值观割裂了人性的物质欲望和精神价值层面,致使伦理道德压抑甚至灭绝了个人物质生活需要和致富欲望。令人叹惜的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的经济意识不断觉醒和高涨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仍固守着这种已不合时宜的重义轻利的教育价值传统,无视生动丰富的经济生活对教育的需要和挑战,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坚持着“学而优则仕”传统下“止于至善”的古训和学做“圣人君子”的陈旧观念,羞于言商,耻于谈钱,“驼鸟心态”坚持到底。殊不知,无视或者逃避并不能否定问题的存在,更不能解决问题。大文豪萧伯纳在《巴巴拉少校》前言中说过:“告诉孩子们‘追求金钱是一种罪恶’就是教他们学习最厚颜无耻地撒谎,教他们最虚伪地堕落。”德育的实效性差与我们不能正视经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很好地处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直接相关。其结果必然是教育的经济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德育的效果也不可能彰显出来。正是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导致我国学生的经济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实践。
  
  (三)对市场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对经济的过度趋附与社会的过度亲和使当代教育迷失了自我,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导致“教育祛魅”。笔者认为,这种批判或担忧在教育管理和运行层面上看,似乎是有道理的。的确,我们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物质欲望和现实利益追求合理化,人们的经济意识空前觉醒,致富欲望高度膨胀,传统的义利观被彻底打破。如果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空前的,那么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深层次的价值观层面上。由于市场经济排挤着行政权力和道德情感调节经济的传统,引入法律手段和竞争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呈现出法制经济、资本经济和理性经济等明显特征,传统的“以义制利”的道德与经济关系转变为“以法制利”的法律与经济关系,使得工具理性和法律成为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的动力和基本的调节规范。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经济教育,加之价值理性并没能跟上人们工具理性膨胀的步伐,再加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对传统计划经济改革中摸索前进,相关法制法规不够健全,致使人们长期禁锢着的经济意识和发家致富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脱缰的野马突然爆发,导致产生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泛滥的倾向。“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提高,然而人们尚未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信仰危机。经济的快速转型与社会文化价值系统重构滞后的矛盾是造成价值观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对于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人们不是考虑如何改革传统教育并积极开展必要的市场经济教育以主动应对,而是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势不可挡的市场经济大加责罚,批评这是市场经济的所谓“功利原则”的消极影响和负作用,把一切罪名都推给了市场经济,使它成为万恶之源、众矢之的,其实,市场经济原本应是理性经济、法制经济,是诚信守约的道德经济,是世界各地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人们对市场经济产生的认识误区,在市场经济观念上的错误,乃至对市场经济对教育影响的过分指责和担忧,恰恰正是我们的经济教育严重落后所致。
  
  三、破解阻碍经济教育的认识论难题
  
  现实是残酷的,抱怨或者逃避都无济于事,但挑战往往也是和机遇并存的。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加强学生的经济教育,是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在思想和理论上大力破解阻碍经济教育的认识论难题。
  
  (一)大胆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倡导和加强经济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教育认识论的局限。首先,教育不是培养抽象的“完人”,不是抽象的“人”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人。那种脱离实际生活的、从抽象的完美无缺的人的形象设计出发而展开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或者神性“完人”,绝对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现实生活着的公民。那种理想化的、不切实际的、“花瓶式”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必须终结。其次,教育也不仅仅是德育,“德育为首”或者“德育为先”并不是以德育压制或者。排挤其他教育,更不能“德育唯一”、人文价值教育“独霸”。再次,知识教育不仅仅是为认识而进行知识教育,不仅仅是为知识而求知,不仅仅是为求真而求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的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并为了实践的。认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求真,而是为了实践,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马克思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早就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关于脱离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 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与实践必须结合起来,科学知识和科学真理并非“价值无涉”,把科学与生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无视活生生的现实经济生活基础,这正如马克思所批评的那样:“说生活有它的一种基础,科学有它的另一种基础——这根本就是谎言。”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市场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际、求知与求职相结合的问题。
  
  (二)破除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立的魔咒
  自马克斯。韦伯以来,人们在认识上逐渐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人为分割并对立起来,这个魔咒一直在折磨着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公民教育的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也深陷这个魔咒之中,我国学生经济教育的最大阻力就在于此。一方面,在观念上坚守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主要在于价值和精神层面的培养和引导,虽然我们也提倡培养物质与精神、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尽管这种理想人的形象设计并不否认工具理性的价值,但思想观念上却更重视价值理性的引导,如学“做完人”等提法,主张“先做人后做事”,人为地把“做人”与“做事”割裂开来,甚至极力推崇价值理性,而压抑、否定追求物质利益的工具理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对于工具理性还存在着深深的顾虑或忧虑,这主要体现在惧怕工具理性泛滥或者膨胀会吞没价值理性上,造成整个社会价值沦丧、精神颓废。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绝不是回避经济教育,绝对不能无视追求物质利益的工具理性对于人的生存发展、对于社会物质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当然,因为我们所建设和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然也不能重走资本主义社会工具理性膨胀、僭越价值理性的老路。
  破除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立的魔咒,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承认且充分发展工具理性,并以普世的伦理价值导引工具理性,使二者达到真正的和谐融洽或保持必要的张力,而不是各自僭越、彼此排斥,甚至互相吞并。工具理性是人类生存的必然要求,是压制和否弃不了的,重新回到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以义克利”甚至“灭人欲”的做法,或是像康德那样武断地设定实践(道德)理性优越于其他(理论)理性,都是不合时宜的。当然,象一些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家所提倡的以工具理性否弃价值理性的极端功利主义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转变把身与心、物质与精神等人为分割、二元对立的认识,承认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各自的存在合法性,认识到二者并不必然对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能够和谐共存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压制,而在于恰当的价值教育和引导,在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工具理性在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健康运行。这才是我们的应有态度和合理选择。
  
  (三)克服“鸵鸟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当前,面对着人们对于经济教育的普遍顾虑以及所谓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过度亲和”的担忧或指责,笔者也在思考:我国的教育与经济的“亲和”真的已经过“度”了吗?看看我们的课程设置脱离生活实际的现实,看看我们学生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生存能力是那样的贫乏和不足,经济观念是那样的粗浅和非理性,我们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教育表面上看似距离市场经济很近,实则距离其相当遥远。马克思早就指出,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的教育并没能使学生真确理解这项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更没有使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真正内涵,也没能使学生获得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应具备的经济素养。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使学生真正具有相应的经济素质和能力去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致使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创业精神和勤劳致富的意识与能力,若即若离地徘徊于市场经济之外,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我们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是要回归本真的现实生活世界而非理想化的、抽象的生活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经济教育特别是市场经济素质的培养。然而,连最私密的性问题都能够以“性教育课程”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课堂,而最具有公共性的经济生活教育却徘徊于教育领域之外,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必须承认,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等问题无论如何防堵,总是会通过各种渠道侵蚀着我们的教育、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现存的事实已经说明,这个问题并不是通过防堵渠道就能够解决的。同样,视而不见问题的存在或掩饰、逃避,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要勇于正视问题,那种回避问题的“鸵鸟心态”必须克服。必须大力倡导和加强学生的经济教育,这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学生暂时的就业,而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更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前我们的思想认识还存在着问题,即对市场经济及其负面影响过分顾虑和担忧。可是,就像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不必要的担忧和顾虑一样,3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不正是对那些担忧和顾虑的最好回答吗!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已经融入全球化,社会改革和建设也已进入全面攻坚的关键阶段,为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认清我国所处的时代历史方位,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重新审视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深刻认识经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在教育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作出适时调整和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建设需要的、具有较高经济素质和极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合格人才,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重视和加强经济教育,科学培育和合理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的工具理性来促成学生正确的价值理性的生成,最终实现二者和谐发展,这是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崔国富等 [标签: 滞后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面向全球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建筑及环境专业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
    巧借节庆经济之力 促进区域经济腾飞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民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经济增长动因的实证研究
    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拇指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经济时代视阈下新闻价值的研究
    职业教育精英培养与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相容性…
    中国经济指数:7月滞胀趋势负面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仍待探索
    从青少年视角看浙江省青少年性认知和性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