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歧与不同的实践效果浅析_摘要关键词
摘要:“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价值度量和理论渊源方面也有不同的认识。“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人力资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一、“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主义资本”已不再反映剧烈冲突的阶级斗争性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这时的资本与劳动既有矛盾、对立的一面,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面。资本与劳动的统一性成为我国劳资合作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资本”积累的目的和结果不是贫富两极分化,而是创造财富,共同富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两极分化,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穷的积累;“社会主义资本”积累的目的则是为了使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并实现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总体制约下,“贫富分化”、“制度变质”等倾向可以由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予以及时遏制。wwW.11665.cOm
    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理论界对“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研究坚持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实现形式,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研究目的,努力实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人力资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奥多.w.舒尔茨、雅各布·明塞尔、加里·贝克尔、保罗·罗默、罗伯特·卢卡斯等。他们主要以人的才能生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后国内许多学者吸收了这些研究成果。尽管“人力资本”理论的支持者们对这一理论本身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很多分歧,但在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解上是一致的,并且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它通过对普通劳动者的教育、培训等所带来的劳动者质量的提高表现出来。“人力资本”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有两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为:“作为现在和未来的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则认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其接受教育和培训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用的和有价值的技术和知识。
    国内学术界对人力资本的涵义进行了多个角度的阐述。周坤认为:人力资本存在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及存量和增量两个变化阶段,初级人力资本是指健康人的体力、经验、生产知识和技术;高级人力资本是指人的天赋、才能和被挖掘出来的潜能的集中体现,也就是智慧。人力资本的存量是指人在劳动市场交易时体能和知识技能的总和,增量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及接受培训和自我学习、研究、实验而新获得的技能和智慧。丁栋虹则从生产力形态角度,将人力资本分为异质型和同质型人力资本,前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后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李忠民从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商品化人手,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冯子标等提出,“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在知识、技术、信息同劳动力分离,成为独立的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且这种交易在市场交换中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由投资而形成的高级劳动力”。综合上述观点,他们对人力资本的认识有以下共识:
    “人力资本”研究者在“人力资本”研究对象的确定上基本是一致的。多数人把研究对象确定为人力资本生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且在“资本”这一概念的泛化上所采取的做法是一致的。所有的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都在重复“资本就是能带来利润的一个物”这样的道理。多数人主张“资本”不仅包括体现在各种实际生产资料中的物质资本,也应该包括非物质资本,这种资本体现在货币上就出现了“金融资本”,而体现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上,就形成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多寡对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人成正比,比物质投资增长速度快。这是后现代社会或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
    “人力资本”的再生产是一种投资,而不应看做消费。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
    除上述共同的看法外,国内一些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走出了一条比西方经济学更远的路子。其代表性的观点有:周其仁提出,第一,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第二,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第三,人力资本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魏杰认为,人力资本需要三种激励:产权激励,人力资本的地位激励,企业文化激励。

三、“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分歧
    虽然“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都以“资本”为核心词,但两者却有着重大的分歧。国内很多经济学家都主张用“人力资本”理论来定位和发展我国的教育并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人力资本”及其相关理论提出批评,反对将“人力”归人“资本”。有不少学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廓清在这一问题上种种似是而非的错误做法。
    我们的看法是:“社会主义资本”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下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并试图以此理解和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全部过程。从这一理论的提出到整个理论体系的演绎,都不能离开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这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以此为基点,“社会主义资本”理论走出了一条与“人力资本”理论根本不同的路径。它们的分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在劳动价值论上的根本分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和继承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一百多年来它经受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理论责难,然而无数的实践证明这一经济学大厦的基础理论是正确的。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能否坚持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方向、力度和深度。“社会主义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这方面的主张是截然对立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资本”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分析离不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等重要的理论支点。“社会资本”理论坚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的观点;坚持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唯一源泉的地位;坚持只有劳动而且只有活劳动才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坚持“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原理。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最终意义在于解释社会财富的真正来源,维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权利。
    与之不同,“人力资本”理论是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效用是人对商品满足欲望程度的感觉和评价,这是一种主观唯心的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否认只有劳动才是唯一的价值源泉,而把效用看做价值的源泉,并且认为效用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条件。“人力资本”是人具有的各种有用的技术和知识的凝结,其本身已经是价值。它与社会及个人对人力进行的投资有关,并不需要科学地解释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价值的最终源泉。而正是在这个基础性的解释上,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区别。
    (二)在剩余价值论上的根本分歧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是否承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这个关键问题上,“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也表现出截然的对立。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强调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了马克思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坚持了马克思科学的工资理论,承认工资是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价值构成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对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权益,特别是帮助人数众多的农民工尽快打破各种带有封建残余性质的人身依附,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使用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力商品”以及“工资”等科学概念,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框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力资本”理论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一样,凭借所有权获得各自的收人。这不仅掩盖了财富创造的真实过程,更重要的是掩盖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客观对立,模糊了各种人群在社会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不同诉求。“人力资本”理论从根本上反对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虽然“人力资本”理论也承认工资的存在,但所指的“工资”仅仅是由于人的教育和培训增加而形成的一种肤浅的所得,这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相去甚远。
    (三)在价值度量上的分歧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价值度量上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价值度量与马克思关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是相一致的。在这里,无差别的抽象人类劳动始终为其价值度量的核心内容,虽然一定量的货币计算作为外在尺度须臾不能离开,但经过科学抽象概括出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始终是其价值度量的内在尺度。

    “人力资本”理论的价值度量是以效用为基础和依据的,并通过一般供求理论的均衡定价法来解决现实问题。它不承认高度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的存在,直接以直观感觉到的人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技术等才能为度量对象,并且始终以对“人力”投人的量可以为其使用者带来收益的大小为度量指标。它迷恋于工资、奖金、福利、公司股权定价等具体形式,并直接把对人的激励和人力上的产权交易作为度量目的。在“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中,市场是没有客观的价值规律可循的,一切都决定于供求双方共同博弈的结果。十分明显,这样的价值度量只能把人们引向庸俗、浅薄和非正义的道路上去,远离无产阶级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四)理论渊源上的分歧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的深刻论述。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的批判内容,同时用唯物辩证法肯定了“资本”在

四、“社会主义资本”和“人力资本”不同的实践效果
    (一)“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实践效果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运用。这一理论的产生,对我国理论界重新认识资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首先,为我们正确理解“房地产企业”、“股份公司”、“货币证券市场”等市场经济的最一般、最普通的现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早日走出“资本主义能干不能说”的理论窘境。其次,“社会主义资本”理论为各种经济实体和法人主体筑起了统一的活动平台,有利于公平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彻底杜绝政府出面限房价、限地价甚至限一碗牛肉面价格的荒唐现象。再次,“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强调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在生产领域中确立管理者的权威,为各种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有效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从“社会主义资本”理论中,我们自然会得出“资本人格化”的结论,据此出发,不难找到各种企业的管理者获得报酬的合理依据。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使用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在编辑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靳共元 杨振东 [标签: 社会主义 资本 理论 人力资本 理论 关键词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博克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及其启示
    农村转户移民群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命题探析
    从聚焦基层“小人物”出发来传递社会正能量
    英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媒体对农村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和谐统一
    国内外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分析
    关于社会图书馆如何做好推荐书目工作的几点…
    以本雅明“光晕的消失”分析当今社会的复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相关性分析
    探究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