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学派社会经济分析思路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学派 社会经济 分析模型 中国适用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一、社会经济发展及分析模型的基础:生产力结构及要素关系
  
  (一)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以国家为经济体如何增大产品和劳务的产出量,即如何增加国民生产总量、又如何分配的一种理论学说。经济增长理论源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斯密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不仅最先论述资本经济增长取决于国民劳动的总生产物对该国人数的比例,并且论述了可以用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每个国民。李嘉图更是直接把研究重点从生产转移到分配领域,认为社会总产品是土地、资本、劳动三者结合的产物,而国民收入可分解为地租、利润和工资,并且认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扣除地租和工资后的余额。
  马克思扬弃斯密与李嘉图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概括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本关系和本质构成,阻碍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阻碍或促进经济增长。www.11665.Com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再生产矛盾加深、经济周期极不稳定,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克服再生产中的矛盾,因此连篇累牍地探讨资本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凯恩斯总结罗斯福新政编制宏观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古典学派理论提出,代表人物为英国的米德和美国的索洛,批评哈罗德、多马理论提出自己的模型;80年代以罗默、卢卡斯、斯科特为代表。期间罗宾逊夫人的理论较有价值,认为工资相应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才能消除商品销售的困难而刺激发展。
  新古典学派理论代表人物认为劳动与资本可以互相替代;而现代新古典学派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是技术进步不快,主张扩大投资加速技术进步。
  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再研究,可以清楚地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基本没有脱离社会经济实际并且触及到基础和核心问题及内涵,局限是就经济而论经济;二是发展脉络基本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热点,如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其理论的反映便是科技因素由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三是每一时期的理论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都不全面、不完整,存在片面性;四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即哲学分析方法和出发点存在伪科学性。
  总体而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没有突破古典学派范畴,仅就某些具体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因此也就更不可能超越马克思的视野。
  (二)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也就是从整个大的社会经济着眼而从具体领域着手,即从生产力构成、生产关系构成、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影响关系建立科学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然是基本而不是全要素,就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提炼丰富;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关系要素对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变化,因此在模型中的重要程度也就随变化调整。
  生产力要素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劳动对象、教育和科学技术。劳动力是人从事劳动的能力,资本为过去劳动的积累、劳动对象即土地等资源,教育是劳动力生存的必要成本和社会需要,科技是人类劳动经验的总结、传播和应用。
  公式可表述为:
  社会经济sj=[劳动力l2•教育j(劳动力l1+资本z1/资本z2+劳动对象d)]•科技k
  由公式也可以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资本效率、增加劳动对象产出、为教育提供先导。因此公式可另表述为:
  社会经济sj=劳动力l2•教育j•科技k(劳动力l1•科技k+资本z1/资本z2•科技k+劳动对象d•科技k)
  公式中劳动力l1为在业劳动力,劳动力l2为后备劳动力。
  资本z1为产业资本或称实体资本,资本z2为金融资本或是称货币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由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既是产业结构问题,更直接的原因则是金融资本泛滥的问题。
  在国际经济相互交融的当代社会经济中,作为生产力及基本五要素都受到国际经济的整体或单方面的深刻影响。因此公式可进一步表述为:
  社会经济sj={[(劳动力l2•教育j<劳动力l1+资本z1/资本z2+劳动对象d>)•科技k]•国际经济影响gj}
  金融危机仅仅是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美国又是全球经济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贸易依存度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美元储备越多受到的影响越大。
  (三)劳动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至今无休止地争论,马克思学派理论深刻揭示出劳动力作为核心要素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揭示出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质、作用和方式,证明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是对人力资本的积累投资,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投资无非是科学技术即劳动经验的不断积累丰富,且明确指出人力资本投资引起社会生产率以及个人收入水平提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
  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型显示,劳动力是社会经济的核心和直接因素,劳动力与资本、劳动对象结合直接形成生产力,而随着科技对劳动力、资本和劳动对象的渗透,劳动力素质提高即所谓边干边学、资本(生产工具)效率提升、劳动对象更趋于深加工而富含劳动量。
  劳动力l1的素质提高即所谓边干边学是三要素的基础和现实动力,而劳动力l2与教育结合是为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培植后备劳动力。
  资本不过是过去劳动未被消费的积累转化,而现实劳动对象也无不包含劳动,因此说劳动力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基本要素并且是核心要素,离开劳动力及其劳动,一切所谓生产和价值创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不存在。
  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是通过人力资本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劳动力l1素质的提高即所谓边干边学中,劳动分工及专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力l2与教育结合培植后备劳动力中的家庭起着决定作用,但后备劳动力的培养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义务。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实际就是人力和物质资本不断积累的结果,而归根结底是以人力资本中以人类智力即科学技术为资本的积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归根结底是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和使用质量。劳动力使用质量即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表现为技术进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与其说是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函数,不如说是现实劳动力、过去劳动积累(资本和资源)、劳动创新(科技)、劳动技能转化(教育)的投入函数。
  (四)资本及积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依据不同理解学术上建立起众多研究模型,但又基本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马克思学派社会经济发展模型克服表面化和片面性,深刻揭示出资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出资本的实质和作用,证明人类社会无非是物质和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劳动经验的积累,且明确指出资本投资引起社会生产率以及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资本的实质是人类劳动所创造的未被消费而用于再生产的劳动成果的积累,资本经济条件下直接表现为能够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载体”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即人类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物质资本的积累。
  资本的“表现”为以货币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即资本z1和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实物资本即资本z2;金融资本进一步衍生出虚拟资本,而实物资本进一步衍生出不同的产业行业实体资本。实物资本即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人类劳动转化,如厂房建筑、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设施或工具。
  资本由现实形态演绎出虚拟形态后,虚拟资本时而膨胀时而萎缩,而实体资本则相对稳定。从质的方面看,虚、实资本的相互作用关系既表现为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又表现为恶性互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危机。从量的方面看,虚、实资本相互作用中存在停滞、扩张和泡沫等相互影响关系,把握虚、实资本的本质和相互影响关系规律,以实体资本为核心利用虚拟资本的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经济在封闭的情况下法币只要相对体现过去已经完成的产品和劳务成果的量,就能保持一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如果加入债务成分就有产生膨胀的可能性。
  膨胀会掩盖实体资本问题,借新债还旧债似乎不成问题,当泡沫破灭,被抵押的股票、房地产等抵押品出现大幅缩水,银行可能连本带息都无法收回。
  (五)劳动对象d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基础的位置,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建立科学的分析理论,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生产对象即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先开发什么后开发什么,以什么资源及能源为常规、以什么为替代都必须有章程,都必须上升到法律政策的高度。循环经济是一种良性的利用理念和模式,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原则是减量、再利用,重点是清洁生产、节约和开发综合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科技的支撑,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流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型经济转变。
  (六)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大力提高和普及教育j的水平程度,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因此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使科技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具有坚实的人才和大众基础。
  (七)科技k在社会经济发展理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促进作用,在当代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在速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已成为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科技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途径,对于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现实性。科技进步推动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愈来愈大。
  科技进步产生新的生产工艺,改进或更新设备,完善产品设计,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质量更高的产品。
  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归根结底都是科技进步推动的结果,新兴生产部门的出现和建立也源于科技的发展进步。科技进步改变原有经济结构的格局,引起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使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科技密集型产业发展,传统经济萎缩,而以新科技为基础的产业则迅速发展。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累进产生整个社会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客观上要求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而转变主要取决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因素中最为显著的是体现在科技引进模仿及劳动者的边干边学;之后,研究开发部门的新设计、新发明推动生产科技的进步,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转变,但是研发与生产企业仍然脱节;目前通过体制改革,科技部门与生产企业越来越融合。
  
  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模型表述及制度作用
  
  (一)生产关系是人与人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核心是社会分配关系,其社会表现形式是经济制度。经济关系及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强制性影响可能摧毁原有的经济关系及制度体系,使其陷入矛盾并为新的经济关系及制度开辟途径。经济的再发展又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没有相对稳定的秩序,在混乱的社会中经济不可能发展。
  发达国家理论家把重点放在研究资本、土地与劳动的分配关系上,但是资本与土地的所有者是人,资本与土地的所有者获得新财富的比重高,劳动力获取的就低。发达国家理论家的结论是资本与土地获得新增比重高再投资就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就高,却避而不谈由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对再投资而言,现代社会影响直接投资的因素不是资本与土地的所有者获得新财富高的问题,而是银行利率问题,且收入高者与低者的储蓄或投资倾向没有太大差别。
  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直接表现为社会需求的有效性,分配关系不当有效需求就不足,社会经济过程就产生波动及危机,甚至产生社会动荡。分配关系通过社会再生产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需求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进而公式表述为:

  社会经济sj={[(劳动力l2•教育j<劳动力l1+资本z1/资本z2+劳动对象d>)•科技k]•国际经济影响gj}•生产关系影响系数s
  经济关系及制度是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的直接反映,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要社会经济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关系及制度至少是基本经济制度相对稳定,而经济运行方式制度相对比较容易变化。每一项制度都有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存在经济利益差别的商品经济社会决定的阶级、阶层社会中,经济关系及制度是统治阶级、阶层意识的表现,然而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经济关系及制度一旦确立,伴随发生的是人类的制度化的过程,否则将引发或激烈或温和的反抗或消极对待。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经济关系制度准则规范的经济,没有一系列旨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制度规范则市场经济无法运转。经济活动的主体家庭、企业和政府,都在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下选择经济活动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和利益。在制度约束和保障下,家庭可以自由选择经济手段来实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可以选择适宜经营方式来实现企业利润目标最大化和长期发展;政府也必须依据制度行使其经济职权。
  (二)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主体是个彼此联系、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统一体,需要制度规范。基本经济关系需要制度确认调整,经济主体关系需要制度明确保护,经济主体的行为需要制度规范。经济制度调整的是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关系,即人和由人组成的经济组织在从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中所形成的利益关系。马克思学派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脱离经济关系的生产力及发展,生产关系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市场经济初期是斯密所描述的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是市场机制调节信号准确,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客观归属明确。但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健全,有许多漏洞滋生欺诈贿赂等非法行为,因此必须健全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使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化。
  经济关系及制度表现层次为:社会习惯、政治(党派)政策→政府规范→法律规范,经济关系及制度变迁直接是为适应社会习俗、党派政策的需要。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及体制改革中则更多地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及主张。
  经济关系及制度累积演进随着历史社会的时空条件变化而调整并发挥作用,经济关系及制度间还存在彼此依存的关系,某单项经济关系及制度能够发挥作用依赖制度体系的配合支持,同时这个制度本身也成为配合支持体系的力量。因此,经济关系及制度的范围愈广、层级愈厚,表示人类所能成就的社会愈进步。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必然拥有系统的经济关系及制度结构。
  
  三、上层建筑构成、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及模型中结构地位
  
  经典的划分科学的科学方法是将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类,而社会科学又划分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部类,而经济又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基础。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结构分析理论只有在马克思创立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后才成为可能。生产力及构成与生产关系及构成,以及由此构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影响关系理论,是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建立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个上层建筑层次,上层建筑的主要要素包括:社会结构、制度法律、党派政治和思想文化,这里的制度法律指的是社会制度,而思想文化又被称为意识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间接、整体、宏观的作用。公式可进一步表述为:
  社会经济sj={[(劳动力l2•教育j<劳动力l1+资本z1/资本z2+劳动对象d>)•科技k]•国际经济影响gj}•[生产关系影响系数s+(<社会结构+制度法律+党派政治>•思想文化)•系数]
  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都受到国际社会及各方面的广泛而深刻影响。
  因此表述为:
  社会经济sj={[(劳动力l2•教育j<劳动力l1+资本z1/资本z2+劳动对象d>)•科技k]•国际经济影响gj}•{[生产关系影响s+(<社会结构+制度法律+党派政治>•思想文化)•系数]•国际社会影响gh}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处理好各阶级、阶层间的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管理方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充分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社会阶层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各个阶层对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经济资源是基础,组织资源占主导,文化资源趋于物质化。依此,社会可划分为:社会管理者阶层、资本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主阶层、专业技术阶层、办事员阶层、个体阶层、工商劳动者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无业失业阶层等。社会结构阶层中的主要矛盾是贫富矛盾,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而结构阶层中的最大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即农民与市民、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商业的矛盾。
  社会阶层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相对比较稳定,而目前中国能够纳入中间阶层的人口所占比例还很低。因为经济政策不能替代社会政策,必须充分改革社会政策才能反作用于经济,才能更好地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上层建筑中的党派政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影响系数。执政党及政府是廉政还是腐败、是有才能还是无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而政党的民主宪政程度又直接决定政党及其控制的政府的廉政与勤政程度。
  思想文化在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在上层建筑结构中具有特殊作用及功能,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广泛地渗透并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的各领域,并间接作用于经济基础,而思想文化产品又直接成为生产力作用下的可交换的劳动成果。
  思想文化与政治组织相融合表现出先进性,与社会结构相融合表现出民族性,与制度法律相融合表现出规范性,与大众相融合表现为出广泛性,与资本相融合表现出产业性,与自然资源相融合表现出生态性,与教育融合表现出基础性,与科技融合表现出形式性,与各国文化融合表现出扬弃性,就文化自身发展而言还具有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强大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需要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以此有效地凝聚党员、动员人民,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潮流。因此,就要不失时机地制定思想文化发展策略,解放和发展思想文化生产力,繁荣思想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协调发展。
  四、社会经济意识、与社会经济存在互动关系及其模型反映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理念曾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也曾被简单僵化地理解。社会存在仅仅被理解为社会政党政治的存在,阶级分歧的存在;而社会意识仅仅被理解为对社会政党政治存在的反映,仅仅被理解为对阶级分歧存在的反映。因此,也就不能完整科学地认识什么是社会存在及其基本内涵,什么是社会意识及其基本内涵,也就更不可能完整科学地运用这一科学理论解决社会经济实践中的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社会存在不仅包含社会政治存在,还包括社会经济存在、社会文化存在等,并且现代社会起基础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存在;社会意识也不仅是包含社会政治意识,还包括社会经济意识、社会文化意识等,并且现代社会中起基础作用的意识是社会经济意识。社会经济意识能动地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存在,并间接地影响着社会政治和文化存在;而社会政治和文化意识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存在。
  发达国家理论家提出的社会经济分析模型中“心理”要素占据重要位置,但论述基础往往给人唯心主义的感受,因为过分强调心理作用。我们可以把心理理解为社会心理,进而理解为社会经济意识。
  当然,意识的简单加总并不能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影响,意识只有形成社会性意识、主导性意识才会有效作用于社会经济存在,也就是说意识只有形成社会性的、起主导性的社会经济意识才会有效地作用于社会经济存在,才会有效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存在。将社会经济意识概念引入社会经济“存在”分析模型,公式可表述为:
  社会经济sj=『{[(劳动力l2•教育j<劳动力l1+资本z1/资本z2+劳动对象d>)•科技k]•国际经济影响gj}•{[生产关系影响s+(<社会结构+制度法律+党派政治>•思想文化)•系数]•国际社会影响gh}』•社会经济意识y
  实际上,影响社会经济的任何因素都根本不可能用数学方法、甚至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精确计算或表述,建立社会经济分析模型只是个相对规范的表述,无法精确到企业收入-成本=利润的程度。如自然环境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影响最直接的是能源,包括石油、水、天然气和煤等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和生物等替代能源,而能源又是生产或劳动对象中的基础原材料,那么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影响究竟多大,无法计算。
  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分析模型的价值在于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具体化,在于运用科学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二)任何社会经济意识因素状态的变化都会对经济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市场交易及其价格的波动。因为任何部类的社会经济存在都由买卖双方构成市场,对市场行情的不同看法必然反映到市场上,市场意识及参与者的心理就在两个方向上相生相克。发达国家理论家发明了许多所谓意识指数、意愿指数或人气指数衡量反映市场买卖情况,并依此为参数判断经济的发展走势。
  这些理论是基于市场心态的观点去分析经济情况,研究的是某段时期内市场参与者的心理与事实。当然,心理理论也有比较严重弱点常使分析市场动态的人感到困惑。但无论心理理论有多严重缺陷,毕竟启发了马克思学派将社会心理上升到社会经济意识,进而完善了马克思学派社会经济发展分析模型。
  目前,中国房地产在多数城市的居民收入与房价比不仅超过8倍的一般警戒线,甚至部分城市已达到10倍或15倍,人们的第一反映是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已快到尽头,至少预感到房地产市场的高涨阶段已到尽头。经济甚至社会矛盾突出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而政府经济政策影响时间大约为3~5年。当普通百姓认识到房地产市场价格必然下跌,那么三年便可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经济意识。这一社会经济意识支配的结果就是三年内租房而不买房,这将对社会经济存在形成巨大的能动作用,房价下跌将成必然。
  房地产市场求大于供价格会上涨,由于有利可图开发商进一步投资;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下降,由于无利可图开发商望而却步,而那些处于迅速扩张把现金押在销售回款上的企业,资金链条则越来越紧,当有相当一部分开发商遭到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时,市场才会转为另一个上升周期。新的心理反映、经济预期和社会经济意识将重新产生,并发挥相反的作用。
  从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不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经济意识对社会经济存在所形成的巨大能动作用,并且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心理、预期与社会经济意识的差别。心理无论是社会心理、阶层心理还是个人心理,都是一种感性的、表面的、一般的对社会经济的反映;预期上升到一定的理性,是对社会经济存在的一种推理、判断;而无论是社会性心理还是社会性预期,一旦形成社会经济意识就将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经济力量。
  
  参考文献:
  [1]崔巍.理论扬弃与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崔巍 [标签: 马克思 社会经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转型跨越
    关于法语介词的探究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几点思考
    让“科学家的科学”变为“我们的科学”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创新的探讨
    关于会计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分析
    水运基层政工工作中的科学发展观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的统计…
    关于社会图书馆如何做好推荐书目工作的几点…
    建设宜居宜商生态园林城市打造四省八县交界…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节庆产业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