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影响因素探析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影响因素探析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着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存在方式和制度、思想、理论、观点等。人们的文化心态、文化氛围以及文化的活动方式和演变路径是由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来决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及其变迁决定着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取舍,对异族文化的态度,其中间环节是实践。
  (一)生产力与社会实践和文化建设机制之间有一种双向选择关系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社会通过打破旧有的文化结构,实现新的文化结构重组的方式来选择文化结构;社会也可以选择地利用文化的功能,实现社会发展和文化的一致性。文化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或定格、对现存社会状态的认定、对未来社会前景的认同是文化对社会选择的主要体现。
  新的文化关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人类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下,消除、减少或增加了某种依赖。技术发展造就了一种使文化加速发展的力量,并在不同的深度、广度和角度上影响文化建设的模式。科技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也体现着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机制和路径。
  (二)科技发展是文化建设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
  技术进步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与社会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实现了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转化,科技的较大发展产生了农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它“是由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积淀的,并自发地遵循的经验、常识、习惯、天然情感等自在的文化要素构成”。WWW.11665.cOm科技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全新形式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文化发展中,受制于传统的人类总不能及时地变革社会以适应技术变化带来的新环境致使了当今的“技术变化”与“社会变化”的时间滞差。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不能无视这一客观事实,它的科技含量、技术参数和评价标准等,都应该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相对应。
  二、传统文化模式的制约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文化建设机制的确立和运行具有双重影响作用
  任何国家文化发展都不能完全脱离本国传统文化而“另起炉灶”。既成的文化通过遗传的方式来不断地延续自己的基因;既成的文化通过变异的方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保障自己与现实契合。文化建设机制的建立中,传统文化的复古心理、从众心理对于文化的传承有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建设,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幻想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文化推动力或阻滞力,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建设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受其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惯性的行为规范功能,它通过内在机理的外化制约着特定民族的经济和政治活动。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构建应吸纳优秀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如何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如何定位传统文化中具有恒久价值的深层结构和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表层结构及其关系,如何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的结合点,如何塑造新的民族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格模式,如何融入世界文化大潮而不丧失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等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都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人们很难突破传统的价值观,是因为它的稳固性,这对文化建设机制产生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确立应“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包中外而计其全”,不宜“将古制澌灭殆尽,而后群诧域外之文明”。
  三、政治制度的影响
  政治文化生态对文化建设机制具有一贯的影响,传统的“大一统”的政治模式,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影响深刻。“大一统”的先决条件就是政治上的“统一”。客观地说,加强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技水平、促进社会安宁等都必须有统一格局的保障。没有政治统一,就不会有中国封建时代所谓的太平盛世。直到今天,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前途的思维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支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也出现过大的波动。上世纪50年代初的文化是不够和谐的,那时的文化建设机制是很不完善的,那时的文化自觉和制度自觉也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出现新天地。我国提出的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并不是单纯的文化建设,而是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向。现实生活中,人们超越经验化和人情化的文化模式的影响,摆脱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狭隘视界,其行为受到政治制度的约束。
  四、社会心理习惯的影响
  传统生活习惯对文化建设机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就是不同生活方式下的文化形态,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经济文化,其生活习惯影响着文化发展的路径。中华文化中,更多的是“兼爱、非攻”、“礼运大同”、“庄生梦蝶”、“归墟五神山”之类的理想或玄想。这与农业民族求安定、平实的文化心理不无关系,它以一种友好宽容的态度长期投射在民族心理中,致使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保守性和宽容性。这种宽容性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精神,中国人对于外来的几大世界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有所包容。但是,中国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常表现为执著的本位文化精神。积极而言,它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成为世界上罕有的不曾中断的文化系统;消极而言,它又造成了向后看的积习和因循守旧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吞噬了创新进取精神。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设立必须考虑这样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运作模式的影响。
  五、地理环境的影响
  文化建设机制的确立离不开具体地理环境的变化,其为物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发生作用,对人类文化的创造产生真实而持久的影响。地理环境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机遇或设置阻难,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可以把握这种机遇、绕过或克服这种阻难,人文传统形成以后,便以相当顽强的定势对文化发展方向产生久远的影响。任何民族文化都必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发展和演变。人类的社会因素因有强大的选择能力,可以使人类在同一自然环境下创造不同的文化内容。从古至今,无论外国还是中国形成、出现、消失的各种文化和文明都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和人类选择的结果。
  气候的变化性、适应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使中华文化的起源也是多元的,它以“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和反复汇聚和辐射”的方式构成多元一体的辩证运动。所以我们在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时,应充分尊重地区特点和民族差异,因地制宜的来扬长避短并体现特色。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高丽娜 [标签: 影响因素 三国 人物性格 社会主义 数字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转型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