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规避社会风险,推进社会转型与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是通过影响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而这些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以及两者相互交融的结合体恰恰是人的文化自觉的思想基础、必备条件,从而使文化自觉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凝聚起推动文化强国的伟大力量,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两者内在关联性
  (一)文化自觉是文化强国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文化自觉”这一用语是1997年费孝通先生为了力求准确描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多种文化接触中引起人类心态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变化的情景而首次提出的。即“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入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它是人们对所处文化圈的文化的觉醒、反思、批判与建构,是对历史文化“扬弃”的过程;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新格局。文化自觉中的反思与建构必须贯穿于文化强国的全过程之中即: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充分激活、文化产业的规模与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人才辈出、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等。wWW.11665.cOm(尽管这些指标不可能将文化领域的所有内容都包罗万象,但能从大体上勾画出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没有文化自觉的情景是令人难以设想的,否则,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等等都将成为一句空话。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之一。真正的文化强国一刻也离不开文化自觉。因此,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联姻一体,且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内容。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拥有共同的价值目标
  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虽然内涵各有侧重,但它们两者的价值诉求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一道,都把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人民带来最大福祉以及推进整个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为其归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因此,文化强国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的素质的提高层面上。它还延伸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世界各民族的和谐共存;同时,费孝通先生谈的文化自觉就是调整处理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求人们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找准自己的文化方位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调适自己并适应、构建文化的过程。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是费孝通先生最大的心愿。因此,我们必须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以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良好格局。由此可知。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的价值诉求都能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人民谋取更大福利,推进全球的和谐共存上找到新的“结合点”。
  (三)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的动力源泉与核心理念
  “自知之明”是费孝通先生在谈到文化自觉时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制”与“回归”,也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吸纳”,而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分析、鉴别,扬弃和更高意义上的审视,努力解决“早已现实地整合兼容了古今中外文化因子的中国现实文化与现代化所要求的、作为目标模式的、以现代化为标志的中国现代文化的矛盾冲突,是现代文化自身如何由‘初级阶段’按既定的方向向高一级的阶段发展、实现的问题。是中国特色与世界文明接辈的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化创新。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文化创新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理论与实践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格局,“一国两制”的构想等优秀思想文化。所有这一切文化现象和文化自觉背后的精髓也是:文化创新。先前的文化创新成果辉煌。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也为新时期文化创新赋予了灵感。无论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还是推出叫得响的文化作品与位于世界前列的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转型与优化升级等等都取决于文化创新。胡锦涛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二、文化自觉对文化强国的意义与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原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反作用”,推动当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当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势头喜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文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它依赖于文化自觉。因此,文化自觉必须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对新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而文化转型并不是新旧文化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通过现存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实施重组,从而产生新型文化。它是一个重塑生存模式或生存方式的历史过程。“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的任何一场文化转型,绝对都不是某种任性的精神观念的产物;与此相反,它必然地是该民族的人们在此之前的文化历史的实际运动的合理结果。”当代中国文化强国之路——文化自觉任重而道远,它将肩负着既要深入挖掘中国历代文化成功转型的内在“基因”与“精髓”,还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使当代中国转型后的新型文化能够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样,文化自觉也将必然会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新“引擎”。

  (二)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当前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构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已经跨过了消费结构转换的关节点,广大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为强烈。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引,顺应他们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的需要中,囊括人的吃、喝、住的生理需要排在各种需要的首位。因此,人们在解决了他们物质生活基本问题之后则开始逐步转向其他的如精神与文化心理需求层次上了。我们必须发挥文化自觉在文化强国中的“助推器”的作用,使之成为文化强国的动力之源。例如,以文化自觉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加工对象,转向消耗物质资源少、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的绿色经济促推我国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以致圆我们的文化强国之梦。
  三、以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强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自觉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构建中国特色和谐文化生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早已把全球化从经济领域拉向文化领域。使文化在世界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人民走过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延续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我们应当承认差异,有差异才能有进步。”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在社会文化如此多样而又活跃的态势下,我们如何发挥文化自觉的功能找准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发展方位,这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现实性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文化自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自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的西方外来文化纳入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各种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得以融合。当代中国文化自觉既要对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进行筛选,推进民族文化的转型;同时,又要借鉴、学习与吸纳外来文化,使之本土化、民族化,通过扬弃使之转型。“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构成了当前我国文化生态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必须“以主流文化引导大众文化,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以大众文化滋养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实现文化生态的健康互动、良性循环。”人类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生命体,他们都关联在一张动态生命之网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历久弥新。趋于平衡。文化自觉在古今中外多样文化并存的情景下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并引领其他文化的转型与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此时此刻,我们还应把提升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对文化自觉积极的内在驱动作用。所谓文化自信就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强调文化自信对自己文化的礼敬与自豪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改造的勇气与魄力、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的崇敬感与自信心。文化自信的这些精神品格恰恰是文化自觉所必备的文化动力源泉。因此,以文化自觉推进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生态建设也应看到文化自信在其中的独特魅力。
  (二)文化自觉的原则:人民利益本位与人民主体性相统一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它表明,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它也隐含了人民利益本位与人民主体性两者统一于唯物史观。人民利益是指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一定历史时期的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利益的总和,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人民利益或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社会全体成员具有共同性质的利益要求的反映。人民利益为本原则的实现在阶级社会是很难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事实,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协调、相统一的前提下,人民利益为本位原则的贯彻才能成为现实;而人民主体性意味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多部著作中谈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马克思说:“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人的主体性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人民主体性意味着将人民群众视为文化自觉的真正的实践者,调动人民群众在文化转型与重构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自觉地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真正担当者。由此看来,人民利益为本位与人民主体性密不可分、形影相随。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他们的思想体现着历史主体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把利益作为创造历史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目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树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人民利益本位与人民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因为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成就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主体而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自己就应该有权利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人民利益为本位与人民主体性原则才能够牢牢统一于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我们应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觉,努力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文化自觉的主体与最大受益者。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的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使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                           

  (三)文化自觉的关键: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与发展
  所谓文化安全往往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得到保障,包括国家的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安全。当然,还有学人把非主权内容,如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也纳入国家文化安全体系。但如果将安全问题泛化的结果就是一切都是安全问题,那么安全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毫无意义了。因此,廓清国家文化安全的界限是分析、研究维护与发展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逻辑起点。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国家文化利益。国家文化安全关切的就是国家文化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国家文化主权是否受到侵犯,即这种‘个性文化’是否得到独立自主的健康发展。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现实的平等地位。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意识形态淡化、泛化,弱化”的现象大量存在;由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引发的“意识形态多元化”也在萌动;西方政治价值观念常常打着“人权”旗号对我国内政的袭扰;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西方文化霸权操控着世界话语权并宣扬“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西方通过技术移民“收割”中国尖端人才;网络、媒体、音像等文化产业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腐蚀等。这一切给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入提供了可乘之机,直接冲击和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然也会对当代中国文化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须发挥文化自觉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的认同。正确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利益关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文化的创造和共享着眼,发挥好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当代中国文化在面对四面八方文化来风时,不要把我的房子四周用墙围起来,也不想把我的窗子全部堵上。我想让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尽可能自由地吹进我的房子,但我拒绝任何文化之风吹掉我的双脚。在世界文化交流对话中树立开明、开放、自主、自立的态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强国之路。在重构当代中国特色文化模式中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进而形成一种跟踪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反对文化霸权的全民文化自觉,使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侵蚀中,能捍卫本民族文化主权性,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推动国际社会平等、公正、双赢、高效文化对话机制历史进程,维护与发展当代中国文化安全。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杨海 [标签: 必由之路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媒体在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及对…
    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历史嬗变
    文化社会与公共创意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诚信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理路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县区级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拓…
    多元文化视野下边疆和谐社会的构建
    用爱和社会责任筑牢企业安全文化根基
    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型的社会责任模式
    检察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动作用
    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