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科技素质培养与创新教育探索性研究
【摘 要】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要求注重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尤其是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介绍了国外的创新教育和大学教学的亮点,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对大学教学创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科技素质;创新教育;教学创新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shi de-jia he ji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abstract】the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mode require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lity. especially the scientific thinking trai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reative education and college teaching abroad. explorative study is made o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for university.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lity; creative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1983年美国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引人震惊的报告《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国家在危险中)》,再一次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WWw.11665.coM
  1985年美国制定了著名的“2061“计划(2061年是哈雷彗星下一次回归地球附近的年份),旨在用一代人的时间根本改变美国的教育体制,造就新一代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国民。
  2006年3月29日scidev有一个引起国际关注的报道:“科学素养:中国优先考虑的新战略”。该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于各阶段各阶层科技素质教育模式的研讨进入了高峰期,并逐步达成共识。现代高等教育模式要求注重对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科技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学习研究科学的理想兴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品质,提升创造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 问题提出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是: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任停滞不前。中国中学以下的科学素养与美国仅相差一个百分点,但到中学就相差11个百分点,到大学竟相差36个百分点,比美国大学生一半还少[1]。
  反思我们的教育。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和升学的压力,让学生对“学习科学”缺失了兴趣。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标和结果高于一切,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钱学森之问”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触摸的痛!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2 国外创新教育与大学教学
  科技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国外重视较早,起步较快。其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的时期较早,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知识创新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使西方的教育家、经济学家较早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
  20 世纪初,创造性教育在美国得到重视。1916年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研究“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学说,他倡导的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做中学” 等思想为促进美国创新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26年,哲学家约瑟夫·沃拉斯(joseph wallas)提出沃拉斯模式,即创造过程包括:准备、沉思、启迪和求证四个阶段;1938年,美国纽约bbdd广告公司副经理奥斯本(alex f.osborn)发明了发明技法——“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并在1941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创造思维的专著《思考的方法》;1945年,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创史人魏特海墨(m. wertheimer)出版了《创造性思维》,提出创造是一个连续的思维过程;1973年科学基金会资助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各建立一个“创新中心”,进行创新教育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2]。美国教育专家e.p.托兰斯把这些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推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
  2004年美国国

工程院院士大卫·凯立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创办的设计学院,有力推进了美国的创新教育。这个设计学院是整合了工程、医学、商科、人类学、教育学的跨学科学院,它强调创新的核心在于“设计思想”的理念,通过跨学科的碰撞,让学生们获得学术、科研和商业上的新突破。
  这些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应用于美国大学教育,在教学中具体体现有如下几个亮点:
  (1)教育理念。美国大学教育理念是:培养的人是有教养,有知识,具备学术能力,包括操作技能和价值判断技能,且善于思考的健全的人。
  每个大学又各具特色,比如:哈佛大学强调:具有出色的学术才能,非凡的个性魅力,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体育特长。斯坦福大学注重:敢于开拓进取。麻省理工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和应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及解决多方面问题的才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注重:对原理的探讨,尤其对思想过程的探讨,这远远重于对标准答案的追求。   (2)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亮点。不同的高校特色新生研讨课存在差异,整体来说,新生研讨课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美国高校主要流行五种类型的研讨课:扩展型新生教育研讨课、基础学习技能研讨课、单一主题研讨课、多主题研讨课和专业研讨课。其中扩展型新生教育课程和基础学习技能研讨课属于适应性新生研讨课,单一主题研讨课、多主题研讨课和专业研讨课属于学术性新生研讨课[3]。
  美国大学四年研讨课的安排一般是:一、二年级学生须完成三门新生研讨课(fs课程)。两个适应性研讨课:进行扩展性新生教育和基础学术技能研讨。一个学术型研讨课:针对某个专业的一个问题进行研讨,它被看着是架向大三专业研讨课和大四的毕业项目的桥梁。
  (3)实习项目。美国政府、企业和公司给学生提供众多的实习项目。美国大学一般都有很多带薪实习项目——co-op项目(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学生大二时就可申请参加,常利用暑假时间。美国的co-op课程,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从做中学”。co-op项目中,学生到企业工作是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取得学分。
  (4)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比较盛行的是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问题为基础,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
  3 创新教育与教学创新探索性研究
  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尤其注重吸收当今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如211工程、985工程、质量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一些重点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知名大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把通识教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实行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强调各学科的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构建了多种形式的“研究型教学课程”和多种层次的“讨论课程”,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我国现在正在积极构建创新系统,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确保创新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大学阶段是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的成形期[4]。普通高等教育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培养高科技素质的创新人才。
  (1)探索教学新方式
  由于中学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目标就是为了高考,目标和结果高于一切,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意义。中小学是学生对未知事物好奇心最强的年龄阶段,适合因势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科技的兴趣。应试教育可能遏制了学生探索欲望。其表现是:对科技学习缺失了兴趣,一遇到困难,自律能力不强的孩子极易出现厌学的情绪。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探索教学新方式,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强大动力。
  (2)探索教学新策略
  所有的大学生都是经过了艰苦的高中学习才走进大学校门的。高中时候业已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没有留在高中时代,而是悄无声息地带到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中。但是实际上,有很多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在大学是不适

宜的,也是不可取的。这些学生的先有学习经验是大学教师首先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让学生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激发他们学会采用深层的学习方法[4]。
  (3)进行教学创新
  借鉴美国大学“新生研讨课”的理念和形式,汲取我国一些重点大学构建“研究型教学课程”和多种层次的“讨论课程”的成功经验,进行教学创新。引入pbl-教学法,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及问题情景,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同时以科学的认知过程为主线,将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激烈争议观点渗透到传统教学内容中去,以开阔眼界,引发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想象、观察、大胆假设和理性思维。激发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科学不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是一个提出、检验和精炼一些想法的过程。知识来自经验并且必须经受观测和理性思维的检验这一观念是科学的最基本的价值。
  (4)重组课程内容
  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重组和更新。同时注意紧密围绕科技的发展,着重介绍前沿性的有发展前途的内容,注重和生活、社会的联系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从而让学生对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5)探讨综合实践教学法
  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载体。现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项目日益繁多,均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班级导师要有效引导和指导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产学研”项目中,尤其是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系列化以及产业化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从技术开发到市场开拓、从产品外观设计到广告设计、从市场调研究到营销策划、从企业管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尝试让学生参与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成果转化的完整研究过程。在集体智慧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研究课题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其应用充实各门课程内容,打破课程界限,跨学科、跨专业,使学生感受各学科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
  【参考文献】
  [1]雍黎.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不及美国的一半[n].重庆晨报,2011-10-19.
  [2]http://www.boraid.com/article/html/166/166147.asp.李豪杰,问晓勇.论美国创新教育的经验[j/ol].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1-4-20.
  [3]林东华.美国新生讨论课全国点差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33-36.
  [4]王萍萍.大学教师需要教学新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11-13.
  [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559e850100wbbt.html.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调查体系:专访中国科学院教授李大光[ol].2011-05-24,05:59:12.
  [责任编辑:汤静]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创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性和途径
    对素质教育的浅显认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
    对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基于时间序列的
    竞争情报服务在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中的开展
    对提高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的探讨
    科技金融概念与运作模式浅析
    浅谈工程图学教学中工程素质的培养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审人员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构
    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素质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