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贡献

  一、毛泽东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应用到中国的现实环境之中,提出认识来源于实践,离开实践谈认识是错误的,形成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研究。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就是《实践论》,1951年《实践论》公开发表时,加上了一个附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清楚地点明了毛泽东着意于解决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关系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将认识问题牢牢扎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论基础之上,以实践观点为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1]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论述和发展了认识领域中的量变质变规律,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无限辩证发展的过程,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来探索和发现真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来发展真理,并且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来检验真理的思想。毛泽东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吸取了中国哲学史上知行学说的积极成果,对认识辩证途径作了系统的阐明和发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还论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和根本规律。他把人的认识总的规律概括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WWw.11665.COM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1]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的全过程。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通过感觉到达思维,进而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规律总要经过认识与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是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错误在所难免,在认识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才能使认识不断前进。“当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发展的规律”[2]。
  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的原理,把实践看成是整个感性世界的基础,制定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全党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毛泽东向来重视社会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早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是在深入调查中国农村的阶级关系前提下完成的;秋收起义后,他领导起义部队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路线;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分析战争全局,写下《论持久战》,揭示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根据;为了整顿党内风气,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文献中明确强调实事求是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学风,“实事求是”成为党的路线的最集中的表述。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并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解决一系列的军事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党建问题等,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毛泽东在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同时,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法就是矛盾分析方法,核心就是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整个人类社会还有整个自然界都是充满矛盾的,因此对待存在的矛盾一定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通过这种科学分析方法透过现象来看本质,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个原则。“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3]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因此,切不可将对抗这种斗争公式套在一切事物身上,而必须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会犯错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是可以转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一种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这是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里面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哲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矛盾的整个过程中还要找到主要矛盾,还要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不要回避矛盾,而是要在不断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来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
  《矛盾论》以较多的篇幅着重从各个方面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强调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必须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教条主义者的错误,就在于拒绝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不了解不同的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他们在领导中国革命时,不去分析研究中国国情的特点,只会生搬硬套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俄国革命的经验,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因此,共产党人搞革命,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为什么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为最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从而科学地制定了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毛泽东的群众史观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他反复强调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主体。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都表现出对人民群众力量的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依靠人民群众才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早在毛泽东青年时代,他就高度评价了俄国人民在十月革命中所创造的伟大业绩和开创新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毛泽东把群众观念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形成党的群众路线,在反围剿的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他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5];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将群众观点运用于军事思想中,发动全民族的人民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并总结经验,更鲜明地坚持并论证了群众观,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转化成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方法,在中共七大上把群众路线明确载入党的章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群众观念在继续深化,“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5]他着重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善于从群众智慧中汲取力量。只要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将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应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中,就转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在实际工作方法上,把群众路线科学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着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为了切实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毛泽东经常教育干部要深入到群众,善于向群众做调查,这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今天新的历史环境中,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他特别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指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共产党要实现正确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认识路线,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在工作中无往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离开了群众路线,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共产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哲学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历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点;并应用到人们的认识领域,形成了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同时用来指导实际工作,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历史观及其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独特贡献。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孙明媚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毛泽东诗词的美学欣赏
    从《论语》看毛泽东的辩证哲学思想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
    论毛泽东的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思想
    中国古代辩证法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
    浅析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重视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若干问题研…
    论毛泽东辩证哲学思想的特征
    魏斐德关于“哲学透视”的毛泽东思想解析
    试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
    李达哲学著译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