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古人如何过中秋

古人如何过中秋

  寇准的中秋节
  若论中秋的热闹,大概无人能比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大宋寇同平章事(宰相)家的中秋节。
  寇同平章事,寇准也。
  这人在今天大名鼎鼎,是忠诚刚直的铮臣。他是挺身抗击辽国侵略,最终促成澶渊之盟,为大宋换来百年和平的卓越政治家。他还是长篇评书《杨家将》里为杨家忠良平冤的“寇青天”。无论正史野史,对寇准都是好评一箩筐。唯独有瑕疵的,就是《宋史》里对他“好奢靡”的评语。不过这在当时倒也不算啥大错。北宋恩养士大夫,“炫富”是北宋官员的风气。官做到寇准这个级别的,年薪换算成人民币也要上百万,在今天也算超级金领,奢靡一把,也是正常的。
  那年正是寇准仕途如日中天之际,又恰逢中秋。是日,寇家大摆宴席,门前车水马龙,府内高朋满座,按照寇准自己的话讲,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他家请了开封城最知名的歌姬助兴,吃的是极品山珍海味,比如著名的“鸡舌汤”,一小盆汤,全用鸡舌头熬成,杀上百只鸡,才能做出一份汤。连府里的蜡烛都要用当时的精品巨烛,半人高的上好蜡烛,连庭院里都摆满,寇府上下耀如白昼。亮堂如此,奢华如此,倒也符合寇大人的身份地位。
  然而,志得意满的寇准,觥筹交错论文联盟http://间,却突然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发现,一个原本应该出席的人,座位上却是空的。wWW.11665.com
  这人不是什么高官显贵皇亲国戚,却是寇准人生里极其重要的人,寇家的养娘月娘。
  说到月娘,那就话长了。寇准少时命运多艰,自幼父亲亡故,家道中落,生活贫寒。月娘是他母亲嫁到寇府时的陪嫁丫头,按现在的话说,是抱着寇准长大的。寇母亡故前,曾千叮咛万嘱咐,命寇准把月娘当亲娘侍奉。多年以来,寇准事月娘极孝,不但锦衣玉食,逢寇家重大活动,更为月娘安排首座。寇大人的“仁孝”之名,一直都是京城美谈。
  但春风得意的寇准却没有想到,月娘正变得越发不快乐,山珍海味吃着无味,绫罗绸缎放着不穿,还成天里愁容满面。而这些,是正风光无限的寇大人不在意的,直到这一天。
  见月娘不在,寇准连忙差人去问,得到回复:月娘在后院里哭呢。70多的老太太正在后花园里哭得稀里哗啦。
  寇准大为不快,大过节的搞哪出啊?也顾不上席前高朋了,怒气冲冲地起身离席,到了后花园亮如白昼的灯火下,见一个身影佝偻的老人正在轻轻啜泣。探过身去,不满地责备几句,只见月娘止住哭泣,长叹一声,轻轻地回了一句话:“大人,您还记得下邽茅屋里的油灯吗?”
  只这一句话,原本一脸怒气的寇宰相,居然一下子呆住了。回到席间,却再不见刚才的志得意满了。那日之后,大家惊讶地发现寇大人变了,原本的夜夜笙歌,变成了闭门谢客;原来的山珍海味,变成了粗茶淡饭、咸菜米粥。就连遍布寇府上下的红蜡巨烛,也统统被折价卖了,换成银钱捐了。坊间议论纷纷,下邽茅屋里的油灯,是什么?
  答案只有寇准知道。下邽,今天陕西渭南,是他的家乡,是他求学生涯开始的地方,那艰辛童年的每个夜晚,母亲靠替人缝补供他读书,他在油灯下勤奋苦学,为他掌灯的正是月娘,伴他度过寒窗岁月的,正是那一盏昏黄的油灯。那是在经历了多年宦海沉浮,见过太多尔虞我诈后,寇大人心灵深处一段最温暖的记忆。在那个特殊的中秋夜,月娘的一声提问,足令浮华泡影散尽,寇大人的心,重新找回那个原点。
  徐达的中秋节
  世人常戏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的中秋节,对后来大明朝开国功臣徐达而言,是不好过的,因为老婆要“飞”了。
  那年的徐达,是江南枭雄朱元璋麾下的得力干将。彼时的朱元璋,已雄踞南京,手握精兵数十万。北方的元王朝已摇摇欲坠。这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是年30岁的徐达,风华正茂,屡建战功,爱情更是挡都挡不住地来临了。这年春天,徐达在朱元璋的后花园里邂逅了21岁的谢闻莺。像所有英雄美人剧本的爱情片一样,他们一见钟情,闪电般热恋,两个月后即由朱元璋主婚喜结连理。在当时的南京城,这是一段世人眼中天作之合的美满姻缘。
  婚后的徐达,受命领兵在外,留谢闻莺在南京料理家事。偏偏天有不测风云,谢闻莺的父亲谢再兴遭人策反,居然在前线叛变投敌。消息传来可谓晴天霹雳,按照朱元璋的军法,一人犯罪,就要全家连坐。谢家城门失火,徐家两口子自然也要遭殃了。
  当然,对徐达来说,也有不遭殃的办法—和老婆划清界限就行。何况徐达是朱元璋的大将,朱元璋也放出话来:只要徐达主动和老婆谢闻莺离婚,就可以免予追究责任,对“罪犯之女”谢闻莺,也没有立刻逮捕。意思很明白:领导在给你机会,就看你的表现了。
  这道理,徐达知道,谢闻莺也知道。
  知道这个道理的谢闻莺,二话不说收拾东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西回了娘家,走前留下话:离婚!知道这个道理的徐达,二话不说扔下军队,从前线返回南京。在朱元璋眼里,徐达是个听话的老实人,凡是朱元璋吩咐要办的事,他从没说过半个不字,但这次徐达说“不”了。那是公元1364年的八月十四,回到南京的徐达,拒绝了好友们的劝说,宁可连坐也绝不和老婆离婚,更反反复复地往谢闻莺家跑,一天去了5趟,全吃了闭门羹。谢闻莺只托丫鬟捎话:离了吧。
  吃了闭门羹的徐达,却犯了倔劲。谢闻莺不见,就一趟一趟跑,闭门羹吃的多了,干脆第二天守在谢家门口,标准的军姿站着,从早晨到晚上一动不动。这期间没了耐心的朱元璋,为彻底断掉徐达的念想,还曾派人到谢家抓人。来人到了谢家门口一看,徐达杀气腾腾站在那里,谁上前就砍谁。对这位战无不胜的军神,谁敢触霉头,来了几拨人,都识趣地吓跑了。就这么一直等到夜晚。谢家的门终于开了,还是丫鬟走出来,还没来得及说话,徐达快步上前,将一盒东西交到丫鬟手里。不多时,门再次开了,出现在徐达面前的是一个泪流满面的女人—谢闻莺。
  那一盒东西,是月饼,那一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那一个夜晚,明月之下,万籁俱寂,这对患难夫妻执手相看,相携入内。在那个团圆的夜晚,他们在不离不弃的温情中依偎,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那个中秋节最终还是平安地过论文联盟http://去了,在听完亲信的汇报后,朱元璋并未再为难徐达。这桩公案就似一阵风般轻轻地抹过去了。后来徐达北伐,驱逐元人,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开创大明王朝。建国后论功行赏,位居武将第一。历代功高必震主,大明朝更不例外,明朝的开国元勋们后来垮台清算的不少,唯独徐达,虽有“蒸鹅案”的疑云,但终与谢闻莺白头偕老。明朝建立之后,徐达不止一次地告诉朱元璋,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辞官回乡,与妻子泛舟湖上。也不断有人向朱元璋打徐达的“小报告”,但朱元璋却始终未为所动。论原因,或许正是至正二十二年的中秋节一幕,仿佛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一个铁骨铮铮、负责任的男人。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王阳明的中秋节
  cctv曾采访在北京的务工人员,问:“中秋节能回去团聚吗?”答:“能回,但不愿回。”问:“为什么?”又答:“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的中秋节,34岁的王阳明也在纠结这个问题:他不好意思回家,却不得不回家。
  这是后来被儒林看做圣人的人物:文武双全的一代奇人王阳明。
  那一年的王阳明,却是一个倒霉蛋。
  他本是名门之后,父亲王华曾是两代帝师。可他从小不爱读书,偏好舞枪弄棒,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中下游,而且心比天高,成天口出狂言,质疑先贤学问,动不动就夸口说自己将来要做圣人,更一年到头给家里闯祸。
  可到了正德元年(1506年),因为一件倒霉事,他连躲也躲不下去了。因权阉刘瑾专权,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的王阳明,上书直斥刘瑾奸恶,结果引火烧身,被打得皮开肉绽不说,官职更是被一撸到底,科场的功名遭革除,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在蛮荒之地做个不入流的小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政治生命完结了。
  发配的路,恰好要路过南京,王阳明躲了多年的父亲王华,此时就在南京做官,去,还是不去?
  王阳明有一千个理由不去。但有一个原因,却让他必须去:他到南京的那天,是八月十四。中秋节要到了。
  按照王阳明弟子冀元亨的记录,王阳明来到南京城郊的时候,就看到家中的老佣人正在焦急地守候着。当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时,他看到的不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满口仁义的老夫子,而是一个满面慈祥、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这才惊觉:不经意之间,父亲老了。
  更出乎他意抖的是,原本等着一通呵斥的他,只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激动的问候:“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他实在忍不住了,生活中少有地主动给父亲认了错:“是我意气用事,把功名弄丢了,官也弄没了,我对不起父亲大人。”父亲并没有呵斥他,相反却是宽慰:“孩子,你是为了斥责权奸才这样做的。你做得对。”
  然后,就是王阳明自己文集中那一段少有的其乐融融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的时光,王府中秋节的家宴上,久别的亲人们相聚一堂,把酒言欢。父亲还特意为王阳明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他找来一位南京城有名的杂技演员,在家宴上表演戴头盔翻跟头。这可是个高难度动作,王阳明惊叹地问演员,你怎么做到的?演员答:我翻跟头的时候,脚跟要站定,牙齿咬紧,让太阳穴膨胀,然后头盔就戴住了,翻跟头的时候不会掉下来。王阳明明白了:父亲,是用这个方式告诉他一个简单的信念—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
  正德元年(1506年)中秋节的这一幕,在王阳明光辉的一生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之后的王阳明被流放到贵州龙场,这期间他矢志不移,探究学问真谛,终于在龙场黑漆漆的夜空下发出了“纵皆阴影,吾心光明”的呐喊,开创了震古烁今的阳明心学,立下赫赫伟业。后人在说起前因后果的时候,也会捎带着说起王父的教子有方,用心良苦。然而在那个特殊的中秋节,真正打开王阳明黑暗的心扉,为他注入无尽光明的,其实是一个平凡人都知道的真理。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信息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谈历史高效课堂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如何加快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
    例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
    浅析如何对高考体育生进行历史教学
    浅议如何加强现代化管理的医院文化建设
    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
    信息时代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过滤和修正青…
    对台传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刍议文化馆如何抓好社区舞蹈文化的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