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析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探讨
论文摘要: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体制恢复阶段;摸索进步阶段;深化拓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阶段,此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等,出现了配套环境成长缓慢,政府包揽缺乏活力,文化行业差异扩大,人民精神文化要求供不应求的新状况。探索研究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将对开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特征;路径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精神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文化体制改革概述 
  (一) 文化体制改革概念界定 
  为了探讨方便,需要首先界定文化和体制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范围上讲有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之分。本文所讲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定义按外延可分三种:一种是关于整个社会形态的,如原始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一种是社会形态下的具体社会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还有一种就是在一种社会制度下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WWW.11665.CoM本文所讲的体制就是指第三种范畴。 
  文化体制改革也有三个层次涵义:第一层涵义指文化体制改革本身而言,它要从根本上打破束缚文化生产力的原始体制,而并非对原始体制进行简单的调整,修改或细节的改良。第二层涵义指文化体制改革的功能,它要通过改革原有文化体制制约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文化生产力,促进其发展。第三层涵义是指文化体制改革影响,它是在第一层涵义和第二层涵义的基础上,接着引起社会各层生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变革。本文所讲的文化体制改革指的是第三层涵义。 
  (二) 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体现 
  1、首要价值 
  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价值,是实践、丰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建设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这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二位”方向和“双百”方针,培育“四有”公民。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正是对这些些思想的积极实践,同时也是对这些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2、重要价值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理论。我国多年来的文化建设,固然成果丰硕,但就文化学意义上的建树而言,并不理想。政府主管部门一度重视的是文化的政治功能,或者经济效益(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便是其典型思路)。已经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论著,往往重视的是文化的起源和性质、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分类、文化的动力等等,而轻视甚至忽视了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主体、文化秩序、文化市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等问题。从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理论建设的角度看,文化体制改革所面对并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理论的丰富。 
  3、理论价值 
   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理论价值,是深化了人们对于文化生产力的认识。文化是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党的十五大以来的明确认识,而这两年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经营性文化单位和公益性文化单位,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文化单位和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文化单位,从而按照不同需求发展文化,是文化体制改革带给人们的明晰认识。同时,也是对过去很长时期把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意识形态的认识的一种超越,一种进步。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下的特征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如果从1978年算起已经总过了30多年的历程。如果从时间上看,大致经历力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年——1992)体制恢复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长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也推动了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对文化体制而言,主要是恢复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体制上去。这一段主要特征:1、在新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文化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2、这种体制主要参考苏联模式;3、与当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二)第二阶段(1992——2002)摸索进步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的发表以及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入活力血液,促进了文化体制改革自身的发展。这一段主要特征:1、文化事业在改革中快速成长,实力不断增强,但主要体现在其规模的扩大以及数量的增多;2、重视法制作用,大力进行依法管理,颁布了很多法律条规;3、把建设文化集团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三)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深化拓展阶段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确定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重要纲领。这之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文化体制改革被放在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位置,新的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1、时代性: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大融合的时代,并引导人类社会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文化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渗透,文化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被称为“软实力”。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更是文化战略问题。因此,我国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成关键,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推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立足世界。 
   2、科学性: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以法制为基础,深化改革依据健全的法制,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把规范性放在首位,加强引导监督,注重吸收科学发展的先进成果。完善的文化市场法规体系逐渐成熟。 
   3、创新性:时代性和科学性要求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藻生机的源泉。把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相互结合,改革带动了创新,反过来创新又推动了改革。逐渐摒弃了形式主义,根据时代新形势创造出相匹配的新内容。文化市场蓬勃活力,文化产品种类繁多,但文化产业纷纷以“创新”为灵魂,创新才能取胜。 

 三、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体制中出现的问题 
  (一)配套环境成长缓慢,制约改革进程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拓展时期,影响它的主要配套环境主要指:1、经济体制改革能为其开创多大的改革平台,支持水平有多高;2、政治体制改革能为其提供多大的潜在空间;3、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能给予其多少扶持力度。改革越深入,对它的配套环境要求也就越高。而目前看来,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环境真正给予扶持力度并不高。 

  (二)政府包揽,缺乏活力,良性发展道路尚未形成 
  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角色任由计划经济的烙印。在很多方面仍然是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政府对文化单位和文化组织人具有绝对的控制。以一种“父爱”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给予了种种“爱护”,正是这种“爱护”成了文化事业活力发展的束缚。整个文化市场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缺乏进取精神。 
  (三)文化行业差异扩大,导致复杂改革局面 
  不同文化行业的在社会中的地位,经济状况依然是分化状态。挂靠国家行政权力的能控制优良文化资源的文化行业,例如,出版社,广电等能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增加行业利润,这样越加的在市场上有地位。而另外的一些拥有非经营性资源的文化行业,例如,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则往往因为经营困难而落后其他行业。行业之间的实际差异,使改革局面很复杂,难以以一种简单的单一模式来一概而论。 
  (四)人民精神文化要求日益增大,文化产品供不应求 
  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化需求过去更加强烈。要求在信息提供、知识支撑、思想启迪、审美娱乐方面及时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然而目前,我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还不多,使文化茶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四、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配套环境,支持引导改革环境 
  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将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扎实平台,可以为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现代化工具,缩短区域差距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政治体制改革和创新,赋予文化体制以正义的价值。建立全国性的对文化单位的保障制度,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尤其对公益性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 
  (二)准确定位政府角色,由“管办”角色向“引导”角色转变 
  新时期下,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在文化体制改革上政府的角色也应该从“父爱”到“独立发展”转变。政府作为文化组织的直接资源提供者应弱化,政府是仲裁者,积极引导文化组织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力逐渐从对文化组织的微观管理中退出。文化组织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由社会承担。 
  (三)区分行业,重组业务,增强改革活力 
  不同行业差异的存在,使得政府在深化改革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现实中的差异。区分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推动公共文化部门和广电出版社等部门分别按照行政化方向和产业化方向前进。同时根据行业差异对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重新进行整合,将原来政府对广电,出版社的管办的职能分离出去,增强所有文化行业的活力。 
  (四)增强文化生产能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要求 
  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提供更好的优质文化服务,能够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和创造力,同时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比如创造出优质电影,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赵敏 [标签: 体制改革 管辖 规则 钓鱼岛 江口 刀鲚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当代教育…
    试析班组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试析模因论视阙下研究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试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试析传统文化与高职文化的六维建构
    论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试析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意识
    试析近代中西法文化冲突与沈家本法理思想研…
    试析兴奋剂社会文化学研究
    试析魏晋南北朝的走向重新统一
    试析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