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声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珍珠港事件的“信号与噪音”

珍珠港事件的“信号与噪音”

  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对世界级战争的残酷性能与灾难性的历史记忆里,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最惨痛的记忆。日军在这次偷袭中炸沉炸伤美军各种舰船40余艘,击毁美军飞机260架,毙伤美军4500人。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瘫痪达半年之久。日本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战略主动权。日本不宣而战的侵略行径震动了整个美国朝野,举国激愤,此前在国内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孤立主义”思潮和反对美国参战的呼声顷刻化为泡影。12月8日,罗斯福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战争咨文,称12月7日为“耻辱日”,随后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议,12月9日,美国正式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加入了二战,最后美国打赢了这场战争,日本沦为战败国。战争的结束并没有给珍珠港事件划上一个句号,围绕着该事件的调查和讨论持续不断,一时之间各家之言风起云涌。特别是一些孤立主义者认为珍珠港事件充满了太多的巧合和疑点,他们甚至断定事件本身是美国当时的决策者罗斯福总统故意为之,这种说法就是所谓的“罗斯福阴谋”。但是不少权威人士以及政府当局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珍珠港事件中有很多致使情报人员做出错误判断的情报资料,即“噪音”,这些“噪音”干扰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做出了错误判断。www.11665.coM本文从沃尔斯泰特的“信号与噪音”理论人手,详细剖析一下珍珠港事件中的噪音因素如何导致的美国情报失误,并提出如何解决信号与噪音难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信号与噪音”理论
  在分析情报失误发生的原因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情报失误,不是由于情报机构缺乏可供分析的情报资料,而是可供情报人员进行情报分析的资料太多了,以至于他们面对一大堆纷繁复杂的情报资料无所适从。他们并没有从这些情报资料中分析出正确的结论,情报失误依然发生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情报人员,制约着各国的情报工作。
  美国兰德公司著名研究人员罗伯塔·沃尔斯泰特将“信号与噪音”这一原本属于通信领域的专有名词引入了军事情报研究领域。所谓信号,是带偶信息的某种物理量,如电信号、光信号、声音信号等。因此,信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信号的具体内容。噪音也称噪声,指一个系统由其内部或外部固有过程所产生的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未载有信息的信号。当这样的随机变化叠加在载有信息的信号上时,信息可能部分地或完全地被破坏。这里在情报分析中,“信号”指那些预示某种危险或敌人的某种行动和意图的线索、征兆或证据。“噪音”则指那些指向错误方向并总是影响真实信号的、不相关或相互矛盾的信号和征兆。
  沃尔斯泰特的“信号与噪音”理论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信号总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沃尔斯泰特指出,事后分辨哪些是有用的信号很容易,但在当时来看,所有信号都是含糊的,它们可能显示了正确的信息,但并非明确无疑,而是需要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然而人们往往倾向于关注那些与自己预期相一致的信息,或按自己的预想错误地解读信号。二是在信号中还混杂着大量阻碍人们正确理解真正有用信号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即噪音。这些噪音干扰着人们对本就不十分明确的信号的识别,将人们引入歧途。
  二、珍珠港事件中的“信号与噪音”分析
  在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之前,美国情报机构曾掌握了大量的关于日本动向的情报,但面对这种包含着各种信号和噪音的真假情报,情报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区分,导致对日本的意图判断错误,我们就在这里具体分析一下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情报“信号与噪音”。
  1.珍珠港事件中的“信号”
  沃尔斯泰特通过对国会调查委员会的听证会报告等大量详实历史资料进行调查后,她发现“珍珠港事件”前,美国情报机构的信息来源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其中一些来源的可信度很高。这表明,美国情报机构在日本发动袭击前有可能搜集到那些蕴含着真实信息的信号。但其研究也同样显示,当时没有任何人或是情报机构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得到了信息网中的全部信号。大量的信号散落在不同的情报机构和人员手中。由于单个信号自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当时的情况是:尽管信号很多,但是没有一个独立的明确的信号,有的只是一系列只有放在一起看时才能将原来的猜疑变得明确的信号。因此,在这里对袭击发生前美国获取的信号进行全面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这些信号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清晰的“情报全景”。
  这些情报包括有:(1)1941年,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在给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是有可能的”。(2)我军的无线电侦听人员戴镜元在抗战初期曾截获了日本的密码电报,这份电报显示日本正在密谋一项重大的军事行动——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基地。(3)1941年秋,朝鲜特工韩基株向美国报告:日本将在圣诞节前袭击珍珠港,他的一位在日本驻檀香山领事馆工作的朋友看到美军水上和水下的军事设施图纸“铺在领事的办公桌上”。(4)美军破译小组“魔术”破译了日本的密码,截获了突袭之前所有的日本檀香山总领事馆发出的军事情报与外交情报,但美国人认为这些情报可能是日本人故意为之,未必真实,没有引起美国决策者的警觉。
  我们可以发现在突袭之前美国得到了大量关于日本意图袭击珍珠港的情报信号,但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信号却淹没在了大量噪音之中并未受到华盛顿的重视。
  2.珍珠港事件中的“噪音”
  根据“信号与噪音”理论,沃尔斯泰特指出:除了“信号”本身的模糊性之外,另—个干扰情报人员分析、导致他们做出错误判断的因素,就是“噪音”。在“珍珠港事件”前,所有的“噪音”大致分为三类: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1)偶然产生的噪音。也可以称为随机噪音。这类噪音与通信领域内的噪音概念较为接近,主要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一些随机变化所引发的,如通信线路的问题、信息接收和发送方工作标准不一致等。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军情报机构遭遇的偶然产生的噪音主要包括时滞噪音和语言噪音。当时,英语和日语的巨大差异性,以及当时美国情报传递渠道的不顺畅导致了噪音干扰力的加大。
  (2)来自敌方的噪音。这类噪音主要是地方实施的情报欺骗所致。在“珍珠港事件”前,日本对美国实施的情报欺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自身行动采取严格保密措施,即“隐真”;二是释放虚假的情报信息,即“示假”。日本为了掩护自己进攻珍珠港的真实意图,在多个地区采取行动,对美国进行战略欺骗,从而使噪音更具有迷惑性。
  (3)己方自身产生的噪音。己方噪音主要是由自身在心理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的一定习惯和认知倾向导致的。此外,自身体制上的一些缺陷也会令噪音的比例增大。美国当时缺乏一个统一的综合性情报机构,各军种、机构的情报工作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配合和沟通,造成了对敌情缺乏综合性的判断和分析,无法全面对情报信号与噪音区分。
  三、如何避免信噪困境
  信号与噪音一直制约着军事情报工作,造成了大量的情报失误,始终是各国情报机构以及情报分析人员所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正如在珍珠港事件体现出的问题一样,当时的美国从决策层到基层情报人员都陷入了这种信噪困境,并不是某—个原因造成的,而是暴露出了美国当时国家情报工作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说要解决情报人员所面临的信噪问题,避免信噪困境,也需要从多个方面人手,从整体上改善国家情报工作效率,提升情报工作水平。
  1.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摆脱信噪困境的关键。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情报分析人员对于搜集到的情报信号与噪音的区分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说要解决好军事情报失误中的“信号与噪音”问题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力全面高素质的情报队伍,特别是提高情报分析人员对于情报资料的筛选和分析能力,力求从大量的噪音中,分辨出清晰的信号。
  2.一个完善的情报体制是解决信噪问题的基础。人对于情报的分析判断存在固有的认知偏见,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无法避免的。而这里的信噪困境也是属于人的认知偏差的一种问题。而如果一个国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上下联动的情报体制,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个人的这种认知局限错误,克服信噪困境。珍珠港事件中美国情报体制就较为混乱,没有一个综合性情报机构对于各方面的情报进行处理和上传下达,导致了情报上下流通不顺畅,沟通不及时,造成了情报失误。
  3.创新和运用多种情报分析方法对于解决信噪困境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珍珠港事件中美国情报机构表现出的问题主要在于对于情报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信号和噪音的筛选出现了偏差,误把噪音当作了信号。我们通过运用各种情报分析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弥补这种能力上的缺陷,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比较缓慢,而方法的运用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我们运用德尔菲法;结构化分析方法再结合信息技术和专家讨论这些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信噪困境。
  4.做好其它情报工作也可以间接的促进信噪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国不合理的过度的保密制度就导致了一些决策者和情报人员看不到需要的情报,影响了他们对于日本意图的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所以说信噪问题不仅仅和情报分析工作相关,与其他方面工作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诸如保密工作,搜集工作以及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等等都影响和制约着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吴素彬 [标签: 珍珠港事件 影响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艺术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